近日,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协会IZFP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奥斯曼教授(Prof. Dr. Ahmad Osman)专家团一行访问了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以下简称“东部中心”),并在东部中心的安排下与国内知名高校、中央企业与科技企业进行了交流对接。奥斯曼教授在工业无损检测与图像处理领域享有盛誉,拥有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他作为弗劳恩霍夫IZFP的首席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团队专注于“认知传感器和数据系统”的开发,致力于推动工业流程和产业链的无损监测。此次访问,奥斯曼教授带来了其团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并展示了AI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前景。
奥斯曼教授一行与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邹叔君交流时双方就中德科技成果转化合作进行了广泛探讨,并共同探讨了共建上海国际人工智能赋能先进制造概念验证中心的可行性。双方一致认为,共建上海国际人工智能赋能先进制造概念验证中心将有力推动AI技术在上海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该中心将依托弗劳恩霍夫IZFP研究所的先进技术以及National Eastern Tech-Transfer Center和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集团的丰富资源,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共性问题赋能智能制造中小企业发展并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发展,进一步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奥斯曼教授专家团在与艾因蒂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钟德煌先生一行交流时,详细介绍了IZFP研究所在人工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成果。钟德煌先生则代表艾因蒂克科技,分享了公司在无损探伤(NDT)技术和医疗超声领域的创新成就。这些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业、油气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双方同意在相关领域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助力中德科技合作。
奥斯曼教授专家团在东部中心的组织下对接了上海交通大学先进技术产业研究院(产研院),并与吴泳澎副院长等进行了交流。弗劳恩霍夫研究协会作为欧洲知名的应用研究机构,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拥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希望通过此次访问,进一步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在智能制造及其成果转化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探讨双方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可能性。吴泳澎副院长对奥斯曼教授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上海交大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强调了产研院在成果转化及促进校企合作方面的核心支撑作用。他指出,上海交通大学一直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致力于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双方拟围绕成果转化、人工智能赋能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开展合作交流。
东部中心组织奥斯曼教授专家团访问国家电投集团能研院(上海成套院),与正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凯镟团队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双方围绕3D建模技术、设备剩余寿命监测技术等人工智能(AI)技术在智慧火电场景的应用展开了讨论,旨在通过AI技术赋能电站核心装备及关键设施的安全高效运行,为我国火力发电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座谈会上,奥斯曼教授介绍了弗劳恩霍夫IZFP研究所在无损检测、工业检测智能系统、3D建模、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杨凯镟工程师强调,通过运用先进的AI技术,可以实现对关键发电装备的精准数字建模、电站关键设备及大型远距离管道的精准监测和预测性维护,有效提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另外,他分享了国家电投能研院在智慧火电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优势以及在风电领域的布局。双方将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各自优势有力推动AI技术在火力发电领域的应用落地,帮助电厂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未来,东部中心将协同德国史太白、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协会、上海交大、国家电投、艾因蒂克科技等产学研合作伙伴积极共建共创AI+垂直细分领域中外合作创新平台,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资源聚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