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20日,沪港技术转移合作网络(SHK-TTN)(以下简称“合作网络”)一届二次理事会系列活动在深圳、香港两地圆满举行。本次系列活动汇聚了沪港两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70余位各界代表,围绕技术转移合作展开深入交流,为深化沪港科技合作、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7日下午,沪港技术转移合作网络(SHK-TTN)一届二次理事会深圳会议顺利召开,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25位理事单位代表出席会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器建设处副处长梁冰出席会议。会议由合作网络秘书长、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东部中心)主任吴炯华主持。16家科技企业、服务机构列席会议。
梁冰以“双城联动:沪港科技合作的战略角色与使命”为题,从宏观战略层面深入剖析了沪港科技合作在国家创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使命。明确了沪港两地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实力方面的责任,为两地未来科技合作提供了战略指引,有助于两地找准合作定位,聚焦重点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会议全面总结了 2024 年工作成果,并审议通过新增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4家理事单位,进一步壮大了合作网络的“朋友圈”,推动合作网络向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向发展。轮值理事长、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仲实详细介绍了 2025 年工作计划。计划聚焦深化重点领域合作、完善技术转移平台建设、加强人才交流与培养、促进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等方面,明确了全年工作的重点任务和目标,这为合作网络的各方参与者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有助于各方在统一的规划下有序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合作任务能够顺利推进,为实现沪港技术转移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会上,National Eastern Tech-Transfer Center与香港大学关于高级技术经理人的联合培养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两地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此次联合培养将整合两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术转移人才。同时,会议讨论决定,在香港大学深圳青年科创学院建立“沪港TTO新空间”,为畅通两地高校的交流搭建平台与空间。
各参会单位围绕高校成果转化难点痛点、经验分享、模式探讨等内容进行热烈讨论与交流,多家服务机构与大企业纷纷表示期待为技术转移事业贡献力量。轮值理事长、香港大学科创中心总监汪鹏作总结发言,对会议内容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未来两地高校将不断探索合作新路径,实现创新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提升沪港两地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影响力。
活动期间,参会代表们先后前往晶泰科技XtalPi Holdings Limited、香港科技园、香港数码港、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进行调研交流。此次调研为沪港两地高校提供了进一步深入交流的机会,双方基于科创生态建设、初创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运营、专利布局、品牌赛事、企业出海等内容展开研讨,一方面学习香港技术转移与创新创业的模式创新,形成项目对接机制,寻求和创造沪港两地的合作机遇;另一方面依托产业需求,发挥区域优势,建立互补机制,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
19日下午,临近活动尾声,沪港理事会一届二次会议(研讨会)在香港召开,围绕重点领域布局优化、沪港协同创新深化等多个关键议题展开的深入研讨,为沪港技术转移合作提供了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本次理事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沪港科技创新合作进入新阶段。未来,沪港两地高校将紧密围绕会议确定的方向和计划,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生物医药与健康科技、绿色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升级。同时持续加强人才交流与培养,建立跨境人才认证互认机制,联合开展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训,为技术转移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沪港两地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强劲动力,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沪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