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投资联合体、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四期农业科技金融高端对话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来自全国的农业科技企业代表,涉农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投资机构和创新平台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之策。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农业银行三农对公业务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等有关负责人出席活动并讲话。

本次活动以“金融助力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壮大”为主题,设置主旨报告、权威发布、主题分享、签约仪式及圆桌交流等环节,重点探讨金融赋能农业科技企业、打通发展堵点、激活创新动能的新路径。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以下简称“东部中心”)副总裁朱江出席圆桌论坛“科技金融助力培育壮大农业科技企业”,分享东部中心在促进农业技术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上的实践探索,并对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在未来进一步开展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提出了专业建议。

农业技术转化与工业领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强地域性与生态依赖性,技术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区域适配性强,难以简单复制;二是长周期与高风险性,从研发到应用周期长,易受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影响;三是主体分散与规模化程度低,以中小农户为主,技术接受与支付能力有限;四是技术集成度高、跨学科融合性强,依赖多领域协同,系统性要求高。
针对这些特点,建议构建“技术—产业—金融”协同生态,农业企业主动发起需求牵引的“逆向研发”,与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科研机构进一步加强技术验证与中试平台建设,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落地;金融机构不断深化“耐心资本”产品,通过技术保险、低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农业技术转化,共担风险。通过多方协作,提升农业科技实力,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东部中心通过“区域深耕+全球联动”的双轨策略,凭借十年积累的创新技术与资源优势,根据各地农业发展情况,针对性地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科技合作及产业落地:在内蒙古落地种苗生产基地、防风固沙新材料产线,在贵州利用低成本组培技术缩短草莓、蓝莓等优势农作物产品育苗周期,在云南推动藏药类种苗生产合作基地,形成将稀缺药材从种苗培育、种植、深加工,转化为功能保健品的产业链。
东部中心于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上联合知耕资本、三黍生物、中非民间商会、上海农科院等共同发起“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行动,以农业为特色,构建以农业信息共享、优质企业出海、技术交易服务、农业科技金融、农业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育等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通过联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特色机构,在东南亚落地木薯种植基地,推动技术成果的跨国应用和商业化,共同促进市场共建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