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6月2日,贝尔在实验室里惊呼“我听到了”,自此电话被成功发明;
2011年1月21日,张小龙推出了微信,标志着由PC向移动端的转变;
2019年11月1日,在沪昆科创中心的多媒体会议室里,与会人员满怀期待——他们知道,东部中心在创新券的运营和通用同兑模式的探索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创新券的专家测评,是对创新券项目的审核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个申领创新券的项目都需要经过三个专家的评测打分,最终决定该项目拟定的创新券额度。
原本的专家评测,需要专家、企业、机构三方共同来到线下,进行面对面的答辩、提问和讨论。但是昆山-上海科技创新券的企业的办公地址都在昆山,从交通的角度来考量,传统的线下测评不能满足通用同兑的新模式。在昆山市科技局的支持下,经过东部中心与昆山工研院的共同努力,最终在沪昆科创中心采用一套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来解决异地测评的难题。
东部中心CTO李莉表示,这次会议是昆山-上海科技创新券测评(远程视频模式)的首秀,也是对昆山-上海科技创新券测评信息化、智能化的探索。
有了这套远程视频测评系统,昆山的企业和上海的专家就能在异地通过大屏幕面对面地交流答辩,真正实现了沪-昆联通,对创新券政策在长三角地区的拓展,以及通用同兑模式的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次参加测评的专家有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常务理事赵志远、上海宝钢设计研究院院长郁竑、上海智化利知识产权有限公司CEO顾晓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CTO李莉主持了本次测评会议。
李莉首先做了致辞,她说到:昆山的发展现在已经处于一个标杆地位,但是没有停滞不前,苟日新,日日新,昆山一定能完成现代化目标,这是习主席的指示,也是创新券在昆山运营的宗旨。本次的昆山-创新券远程测评用到了2个会场和4个机位,拍到了会场全景,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一次创新,也是创新券对昆山模式的一次思考。
随后,测评会便正式开始了,参加本次测评会的共有10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30分钟的测评时间,包括企业方的企业简介、需求产生背景、需求详情、预期目标等,机构方的机构简介、团队组成、服务方案、服务周期、服务报告、交付物、预期成效等,和专家互动提问三个部分。
赵志远老师对项目的评论一阵见血,尤其是在知识产权评议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在赵志远老师的提问下,企业和机构时常能感到一丝压力;
郁竑老师的分析条理清楚,常常能抓住项目的漏洞和痛点,然后帮助企业和机构更好得梳理项目完成过程的逻辑;
顾晓军老师对行业前沿的技术非常了解,总能针对机构的服务产品发表自己的优化意见,让服务机构感到受益匪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科创的道路是在不断的突破中向上的,一天的测评会圆满完成了,昆山-上海科技创新券的通用通兑模式也必将在这次实践之后达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