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选择上海?“这是我和团队通过深入调研中国创业环境之后得出的答案,而且我学到了一个新的词汇——双创。” 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馆商务领事Karen Sucmon说。
9月21日,全国“双创活动周”重点活动之一的“创新创业七日谈”在静安区的Xnode众创空间落下帷幕。该活动由市科委主办,主要围绕创新创业主题,携手上海杨浦、闵行、虹口、徐汇、嘉定、浦东、静安等七个区,邀请政府代表和创客领袖等,分享最具特色的创新创业理念。
七日来,各区创业特色在这里彰显,多元创新思想在这里碰撞,勾勒出上海创新创业版图的亮点和活力。
国际化“双创”项目 ,约占五分之一
“上海的国际化特点可能在全国是独有的。”杨浦区科创中心总经理谢吉华说。该中心不仅孵化了很多国际项目,去年在伦敦建立了欧洲最大的孵化器——上海伦敦创新中心,今年又建立了波士顿创新中心,正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创业者走向国际。
在Xnode静安众创空间,外国创业者比本土创业者还要多,不仅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位国际创客,这里还是澳大利亚5个全球创客基地之一。“除了创业企业,一些跨国大企业也被吸引了过来,在Xnode你可以看到巴黎创新中心和英特尔创新中心,很快还会有3到5家的跨国创新中心。在他们看来,上海就意味着国际化,可以帮助他们打造企业。”Xnode创始人周炜说。
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馆商务领事Karen Sucmon说:“在我眼中,上海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国际化都市,蕴藏着无限机遇,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创业者来说更是如此。”据介绍,2015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拨款11亿澳元,实施国际创新科技议程,他们在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上海、新加坡和德国柏林设立了5个创客基地。为何会选择上海?“这是我和团队通过深入调研中国创业环境之后得出的答案,而且我学到了一个新的词汇——双创。”
“浦东已集聚了世界500强中大约300多家各类总部,在这300多家当中有200多家设立了各种类型的研发机构,从事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家已经超过了8万。我们时刻保持和关注与世界上最新技术的同步和接轨。”浦东新区政协副主席、新区科经委主任唐石青说,张江不仅仅是一个科技发展的标杆,也是观察和了解世界最前沿动态的一个窗口。
市科委主任寿子琪在“七日谈”首场活动介绍,上海的“双创”国际化程度很高,约占20%。2017“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首次冠名“国际”,并首次设立了“外国人创业在上海”专场。上海现有500家左右的众创空间,尽管数量很大,接下来将引导其向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
创业大赛中,“硬科技”占比72%
今年的“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上,“硬科技”特征比往年更加鲜明。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占比72%。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热点领域项目数增长明显,分别由2016年25项、274项增加至160项、461项。模式创新为主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领域项目占比由2016年的29.2%降至23.6%。
“技术创新应该成为我国创新创业的核心驱动力。”国家航空产业基金执行董事、牛津大学创新中心中国合作方的高天认为,创新产业需要人才、项目、时间等的积淀,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据介绍,牛津大学创新中心自1988年设立以来,已孵化了70多家世界级企业,成功率达到了94%。今年,牛津大学创新中心的中国中心在虹口区落地。“简单说,就是把国外先进技术拿到国内落地,和国内企业进行有机整合,我们的企业和产业将从中受益。”
“你能想象U盘和胶囊胃镜等都出自以色列吗?”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光说,仅有800万人口、2.5万平方公里的以色列,其研发费用、人均研发支出都居世界前列,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技术创新的道路。在他看来,“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达到一个顶峰,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将过去,未来属于技术创新。”据介绍,2015年他们投资技术创新领域的时候还是很彷徨的,因为当时的资本主要还是追逐商业模式的创新。不过今年一位世界知名的投资人,在技术创新领域做了一个一千亿的资金,让杨光感觉“技术创新的春天真的来了!”
创业生态的营造,离不开政府的有为和“无为”
从小在闵行长大又在这里创业的志纯科技董事长蒋渊说,创业需要一个好的生态,就像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阳光、温度和湿度,为什么亚马逊是全球新物种最多的地方,因为这些条件都恰到好处。
创业生态的营造,离不开政府的有为。怎么让创新创业者像购物一样方便?就在“双创”周期间,嘉定创新创业大厦正式落成并启用,在这里可以解决所有关于创业、创新、人才和科技企业发展的问题。
闵行区在产业引导方面的基金规模已超过了30亿,居于全市前列。今年还专门提出了20个重点项目来支撑“双创”的发展,涉及人才公寓、交通、创业社区的环境塑造等创业者最关心的问题。
无独有偶。徐汇区也将在滨江地段推出2000多套人才公寓,同时在人才服务方面将提供更多便利。嘉定区计划到2017年底,为300名创业核心团队成员提供购房补贴,为创业骨干提供2000套人才公寓,为各类创业人员筹措1万间“创客客栈”。
创业生态的营造,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无为”。唐石青对于一些创业者把他当成一个合作者,感到非常兴奋,“创新不是能规划出来的,也不是能管出来的。如果用管理的手段,那创新一定是没有前途的。”
“政府应该是一个平台,平常让企业感觉不到你的存在,但企业有需要的时候,又可以为企业提供最大的支持,这种关系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更好。”静安区副区长周海鹰说。
(文章来源:上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