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在这个人力资源极其重要的新时期,创新依然逐渐成为了精英阶层的专属词汇,这是狭义的创新。其实,创新的本意是对现存生产要素组合进行“创造性破坏”,并实现新的组合,至少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五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视为创新的引擎。
        在更为广义的创新范畴上,全社会每个人都是创新的源泉,每一个环节上的改进都是创新,正是这些创新细胞源源不断地为全社会输送创新能量。而当崇尚创新精神和接纳失败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时,才能更好地吸引和聚集创意阶层,最终实现系统创新和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不仅仅以税费减免政策刺激吸引企业,而是营造创新环境和培育创意阶层,或许是我们当前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创新的多样性和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单纯依靠某一种创新路径都难以成功。为了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必须兼顾跟跑、并跑、领跑多种策略。由于缺乏有效的内生创新机制,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建立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导致中国在创新思维上习惯了从1到2的转变,却很难实现由0到1的突破。在全球格局发生深刻变动的大背景下,模块化生产阻断了中国从价值链低端入手实现反向超车的可能性。
        目前来看,中国的内需在刺激经济增长和创新上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通过创新实现中国领跑依然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在既有优势领域方面,由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热烈响应,而中国一些面临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和过剩产能将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市场,这就需要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将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风险投资,以及围绕创新形成的产业链、产权交易、市场中介、法律服务、物流平台等的合力全面激发出来,使创新真正贯穿于国家发展全局。

zh_CNCN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