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科技进步报告》发布,科技投入水平稳步提高,高质量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在上海市科委的指导下,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以下简称“东部中心”)积极深入成果转化全链条建设,作为国家级区域技术转移平台,从网络建设、政策运营、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为上海科技进步添砖加瓦。
01 抢占战略前沿领域制高点
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培育
东部中心与上海通用航空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低空经济产业论坛,服务青浦区低空经济赛道,布局产业成果转移转化。2024浦江创新论坛
全球技术转移大会的现场,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济南低空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曌恩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主办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探讨建立有效的低空运营保障措施,进一步助力推动低空产业链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高
东部中心联合上海市高校科发中心对39家改革试点单位组织开展了4场专题活动,吸引试点单位的科技/科研处、国资、财务、人事、纪检、审计等相关人员180余人线下参加,线上1.06万人次观看,为各试点单位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共享资源、改革协同的平台。为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13家单位开展了专利盘点的工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岳阳医院、五官医院、复旦五院提供了专利盘点的咨询服务。
2024浦江创新论坛-科技成果转化共享汇专题论坛成功举办,活动现场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4、2023(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长三角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手册》《科技成果评估规范》。
东部中心牵头8家概念验证中心立项,并参编《概念验证机构建设与服务指南》上海市地方标准。
持续建强技术转移机构和平台
东部中心2024全年新建国内外分中心9家,促成交易签约金额42亿元,累计布局国内网点47家,国外分中心11家,国际技术转移渠道394个,促成各类技术交易签约400亿元。
深化供需对接网络
2024浦江创新论坛 全球技术转移大会设置10000㎡线下展区,线上线下共有1200余家企业机构加盟助力,600余个高校院所待转化优质成果重磅亮相,500多个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小企业创新产品首发首秀。大会坚持以“创新需求”为导向,发布技术需求5240项,收到解决方案2462个,吸引1000多名技术经理人线下淘展,上万位技术经理人在InnoMatch全球供需对接平台进行实时供需对接,线上线下对接次数2万余次,达成意向对接1600个,意向交易额达近80亿。
InnoMatch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达成需求对接意向595项,意向签约额超过34亿元,累计汇聚6468项企业需求、4390项科技成果,收到3015条解决方案,313项完成交易、落地交易额7.78亿元。
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征集企业创新需求1954项,其中长三角需求1619项,撬动企业意向投入72.42亿元,征集解决方案915个,促成签约101项,实际签约金额8744.17万元。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
东部中心全年共计为156家企业使用创新券采购服务195单,用券金额2299万元,科技创新券抵用金额1140万元,预计推动投入研发费用3.18亿元,产生技术交易及成果转化项目数12个。首个外国人来沪创业团队成功享受科技创新券补贴科技创新服务投入。
02 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东部中心通过多年的坚持与推动,基于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实践,协助市科委撰写职称专业议案、情况调研、方案拟定等工作,为技术经理人职业发展拓宽通道,自然科学研究序列增设“技术转移方向。
东部中心探索以实训为特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为补充的技术经理人培养体系,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东部中心)梯度化培养技术经理人4807人,进一步扩大技术转移专业化人才队伍。开展技术经理人“淘展“活动、“淘金“合伙人计划,以市场需求激发技术经理人活力。
03 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张江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步伐加快
东部中心助推湾谷科技园申请建设张江杨浦园低碳产业特色园区,集聚绿色低碳科技企业,搭建概念验证、检验检测、科技服务平台,营造活跃创新生态。与复旦大学共建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落地杨浦湾谷科技园,两批15个项目入驻,5个企业落地上海环保科技园。
“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加快建设
东部中心建立起基于园区特点的大零号湾科技成果线上发布大厅服务平台,协助优化项目募集、园区管理、供需对接、人才培养等,为大零号湾华东师大孵化器搭建中韩科技交流及跨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作为LP轮参与方,联动大零号湾创新策源基金,推动项目挖掘、投资加速。
04 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家科技保险公司,成为东部中心注册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共建全国首项概念验证保险业务,为益佳达“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治疗水凝胶垫研发项目” 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
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东部中心为13家高校、医院开展了专利盘点的工作,实施开展了细致的分类分级管理,涉及专利技术盘点3565 条,处理有效需求78 项,精准匹配545 项专家/项目,参与跟进项目服务52 项,促进技术合作39项,合同金额累计达1580.47万元。
科学普及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东部中心还支持”上海科技节”概念验证开放周活动,和二十国市长、记者见面会活动,全年共接待8000余人次,展现概念验证成果,交流成果转化经验。
同时,东部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数十项,开展青少年科普十余场。截止目前,复旦大学“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实践教学基地(东部中心)已进行了两期,共接待学生50名,不断通过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专业实践平台和实操机会,加强与社会联系。
05 构建开放创新网络
全域创新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
结合各区政策导向、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形成有新亮点、新任务、新平台的服务模式,要力争和各区在品牌、数字化、产业服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形成综合性合作。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推进
积极推进长三角服务标准《长三角技术经理人能力规范》立项,与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联合体、浙江人才集团、水大技转公司、中科控股4家长三角单位共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在上海、江苏全域及安徽部分区域互联互通,2021年启动以来,超6000家通用区域的企业在长三角平台申领科伎创新券,企业使用创新券的服务金额超5.5亿元,创新券支持金额超1.8亿元。
国内科技合作交流成果丰硕
特别策划“沪上TTO分享荟-沪港专题”4期与“沪港联动:香港生命科学健康政策与机遇解读-沪上TTO分享荟”,邀请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就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分享和探讨 ;特别策划2期“沪上TTO分享荟-沪澳专题”,邀请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等技术转移相关负责人就“沪澳中医药成果转化合作模式”、“沪澳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孵化融通发展协作模式”等主题进行分享和交流,为沪澳两地的交流合作打开新窗口,总计线上观看人数超10万,点赞次数超8万。
承办2024浦江创新论坛 创新协力新空间-沪港科技创新对话活动,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与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沪港社团总会、上海香港联会签署《沪港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备忘录》;为巩固前期交流内容、深化沪港高校科技合作,香港大学、复旦大学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共同发起成立“沪港技术转移合作网络”(SHK-TTN)。
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下,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携手4家科技型企业与创新平台参展第四届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
国际科技开放合作持续深化
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作为国际技术交流的重要盛事,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承办的“技术转移专区”亮相活动现场。“技术转移专区”通过线上线下、展览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技术转移转化工作,推出了一批优秀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展示了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平台服务,发布了国际国内2637项创新成果和572项企业创新需求,整个专区共达成意向合作金额近15亿元。
东部中心积极协助市科委与马萨诸塞州国际投资局形成战略合作;与爱尔兰ESP、韩国创投社、欧联会、全法中科协、匈牙利WINDSTONE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速全球科技倡导小组在上海落地,并成功举办第四届中韩科技创新企业家论坛。作为上海科技成果方代表首次在伦敦科技周设展,支持中核八所、中核五建、商飞集团等大企业及沪上高新科技企业出海参加GITEX、BOSTON BIOWEEK、GENERATIVE AI、FCPAE欧洲论坛、TechInnovation等全球知名科创展会。龚正市长全面肯定东部中心与新加坡知识产权公司IPI合作,华源副市长强调全球供需对接平台和IPI打通是年度科技合作成果,让沪新合作更上一层楼。
东部中心将始终坚守技术转移建设初心,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面提升平台服务能力,赋能产业升级,促进创新要素流通,推进高水平人才培养,创造社会价值,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