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为实现“引领型发展”,关键任务是解放和激发科技潜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
从成果转化的供方,即科研院所和高校来看。
一是相当多的课题申报时就存在不可能转化的症结。一些科研人员在进行课题设计时就没有进行转化的主观意图,只要怎么容易拿到课题就怎么设计。 二是相当多的科研人员申报项目并不是为了解决某个生产技术问题,而是瞄准评职称和获得科技奖项,有的是为了完成科研量和解决带研究生的经费。三是课题申报中有转化的内容,研究的成果也可以转化,但在课题结项或鉴定后,也没有精力去考虑转化,而是去忙评奖的准备或完成别的项目。四是科技人员对转化的路径不熟,觉得风险太大,课题完成验收后科研人员和管理部门也就不去理会了,外界也不知道有这些成果。五是尽管一些课题鉴定意见都是“国内领先水平”“行业领先水平”,实际上都是重复研究或是技术含量不高的研究,不是真正有市场潜力、有推广价值、有成熟度、适宜转化的科技成果。在这些因素决定下,相当多的科技成果只能是束之高阁,或是项目完成即开始消亡。
从成果转化的需方即科研成果落地的载体企业来看。90%以上的企业研发、转化科技成果的动力能力不足。我国企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最需要技术支持,但总体来看又最缺乏技术创新和转化的条件。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90%以上的企业没有研发活动,生产基本上是仿制和粗加工,企业规模小,流动资金紧张,购买专利和改造生产线的能力弱,难以依靠科技进步经营企业。国企技术人才多,研发条件好,因考虑科技投入风险大,见效慢,一般也只对现有的生产要求开展科研,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但要过一定时间见成效的科技成果也难以在企业转化和推广应用。
从成果转化的桥梁中介服务机构来看。存在桥梁不宽的问题。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十分需要技术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全过程的服务,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不顺畅流通的环节。我国中介市场对企业和院校服务的能力不强,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大。如:直接参与服务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功能单一,难以提供差异化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般只能为依托企业服务,主动为区域内行业服务的主动性小能力弱;以知识咨询、智力服务的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情报所、专利事务所服务规模小,素质参差不齐,知识案例积累少,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进行科技要素配置的科技大市场、产权交易中心、科技条件市场和技术经纪人市场少,跨区域服务或综合服务能力强的更少,且掌握的信息不完整,从业人员能力良莠不齐,其“线上线下”的活动,大都热衷于举办技术市场交易会,科技成果推广对接会等,场面热闹,收效一般,往往仅起单一沟通作用,只有过程没有结果。
从成果转化的监督管理者政府部门来看。引导动力不足,管理手段长期不变,管理制度和方式总是滞后于科技发展的需要。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职能的“后端”,产业主管部门的“前端”,从理论上来说都有密切关系,在这些部门文件中报告中都不断强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但从其每年发展报告、每年有关数据公布和部门机构职责来看都没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工作重心。项目由科技由主管部门负责立项和组织评审,财政部门拨款,创新主体开展研究,在科研项目完成验收或结项后,科技财政部门的管理工作也就完成了,成果的转化也就没有哪个部门管了。政府部门制定的科技考核制度,职称评定制度也是以论文论著和奖项作为科技人员科研水平能力的主要评价标准,这就导致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和市场价值不会被放在首位去考虑。
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破解,必定会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逐渐得到完成。因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的障碍和难度会越来越小,市场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会愈来愈大。但市场化是个渐进成熟的过程,而提高科技转化率又是急迫的问题,作为政府部门有所作为的现实选择还是只有从制度层面来突破。
政府政策层面。坚持问题导向,将破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作为着力点,注重政策的部门协调。加快建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担保贴息+产权质押+股权融资+风险投资+保险”的科技金融体系,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加快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根据行业、产业特色形成多层次或更精细化的职称评聘标准,由科研人员选择参评,改变片面追求论文论著数量的单一职称评定办法,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科技主管部门工作层面。在科研机构和高校职务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的处置和收益权、股权和分红激励、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服务、产权交易市场制度等方面制定操作性强和具体的激励政策;要将技术市场,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兴办领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科技成果入股,促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产业化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来设计和推进。在转变管理职能,深化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改革进程中,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顶层设计,应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以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
科研院所和高校主管部门工作层面。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引导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应用科研瞄准国内外市场需要,主动走向市场,科研项目从选题的立项到成果转化必须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尤其是与新兴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建立分类考核机制,引导科研院所和高校人员在教学、科研、转化方面有所侧重,鼓励交叉,允许将企业委托项目作为科研业绩列入考评指标范围。
企业主管部门工作层面。策应创新驱动战略,关键在于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体系的主体。加大国有企业科技投入与转化考核指标权重,对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由过去单一利润考核向利润和科技投入与转化效益的考核并重。加快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环境的建设,增加有影响力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在财政科技投入项目的立项、评审、评优的比例。鼓励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投入为主、财政投入为辅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基金。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