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科技成果转化新机遇:全球技术转移转化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分享会成功举办

技术转移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转移研究和实践得到快速发展,在万物互联时代通过数字化平台逐渐与行业各类科研专家、创新企业、技术经理人建立联系,开启数字技转的时代。

5月19日,抓住科技成果转化新机遇:全球技术转移转化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分享会成功举办,活动由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和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学位中心联合主办,也受到了沪上各高校MBA联合会的大力支持。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钟宁桦;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学位中心主任兼MBA/EMBA中心主任徐勤;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PA教学管理中心主任周向红作为特邀嘉宾指导参与本次活动,共吸引近1000名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科技创新服务工作的同仁参与。

图片

在本次分享会上,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邹叔君在致辞中表示在科委指导下,与同济大学合作设立的首届技术转移班,探索技术转移方向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新模式,培养面向未来的技术转移复合型专业化人才,并且已经在实训阶段取得一定的成效,非常感谢同济大学的支持,也希望未来Inno Match全球供需对接平台能够赋能更多的技术经理人。

图片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施骞分享了他理解的技术转移含义,表示合适的技术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给到合适的企业。希望与东部中心加深合作,打造环同济圈、环上海圈、环长三角,进一步拓宽发展。

图片

在分享环节,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总经理陈超围绕“技术转移转化与数字化转型建设”进行分享。技术转移转化不仅是技术的买卖,而是涉及到融资、销售、投资各个环节的产业链,需要市场大环境的政策支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要素的转化,促成了技术经理人行业,需要考虑技术、产业、资金等各方面因素。在全球数字化的背景下,全球供需对接平台基于大量市场数据提供协作流程、人脉资源、智能工具以及荣誉赋予等,以数字科技,降低行业门槛,打造技术、人才、服务、资本融合的创新生态圈。

图片

阿斯利康上海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负责人杨娴介绍阿斯利康企业概况和创新模式,并结合个人经验分享了大企业开放创新的痛点,并表示数字化平台可以节省人力,并带有奖励机制,在平台上获取的信息是经过规整梳理的,提高收集信息的效率,阿斯利康已于全球供需对接平台发布了一系列需求,欢迎大家合作交流。

图片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创新战略部高级项目经理孙剑峰从技术转移成果端出发结合个人专利情况,浅谈了六点其认为的高校成果端的需求:推广渠道、成交保障、人脉资源、智能工具、知识输出、专家认证,并说到智能工具可跟踪行业成长变化趋势,洞察科技企业资源,让成功更贴近企业需求。

图片

上海大学法学院科技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东部中心)副主任杨文硕分享到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驱动是社会发展的必有之路,科技驱动是长三角兴衰成败的关键动能,数字化转型就像是创新领域的跨江、跨海大桥,市场一体化、资源联动都需要数字化联通。技术转移在传统认知上是一项服务工具,但实际上技术转移服务是个性化的,任务熵值高,并且在技术转移产业化各个环节不断膨胀,需要不同行业的技术经理人共同携手集合起来,通过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的方式和平台解决需求。

图片

上海媒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工业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徐宝臣结合个人创业经历讲述了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挑战。技术转化人才欠缺,缺少技术、市场全领域精通的全才。转化的技术成果价值不如预期,商业运作与预判不符,也是一大挑战。全球供需对接平台的上线可以为技术转移转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图片

在互动交流环节,参会嘉宾从Inno Match全球供需对接平台的实际参与, 创新人才、效率不足和政策窘境等方面进行提问,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总经理陈超、阿斯利康上海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负责人杨娴、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东部中心)副主任杨文硕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了解答。

本次分享会在参会嘉宾的热烈回应中圆满结束,未来我们也希望借全球供需对接平台的东风,抓住科技成果转化新机遇,一道乘风而起,集聚资源,拓宽技术转移创新“合作路”,拓展技术转移创新“朋友圈”,推动产业发展与全球同频共振,携手共创技术转移的美好未来!

zh_CNCN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