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协同创新区融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东部中心沪渝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助力

建设沪渝协同创新中心,完善科创生态体系,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12月6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沪渝协同创新中心授牌仪式在两江协同创新区举行,携手5家单位正式入驻两江协同创新区融合创新中心。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段成刚为各机构代表授牌。

图片

(图:融合创新中心入驻单位代表授牌现场)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沪渝协同创新中心是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共建的集信息共享、技术交易服务、科技金融、技术转移、技术经纪人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技术转移大数据于一体的区域技术转移中心。

图片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融合创新中心)

沪渝协同创新中心自建设以来,围绕区域协同理念,深入探索实践科技创新模式,加强沪渝元素通力合作。

嫁接专业科技服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沪渝协同创新中心基于重庆市落地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方向,以技术转移转化为导向,中国创新挑战赛等大型赛事为抓手,连接上海长三角专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围绕分段式加速科技服务理念,对院所各领域团队提供全面服务。通过成果评估推广、需求挖掘、供需对接等几大核心步骤,将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需求企业三方紧密联系,形成模式化闭环服务体系,打破以往沟通屏障,加速供需对接机制,推动长三角重庆跨区域协同,提升技术转移对接质量与效率。

搭建互动交流平台,营造良好区域协同生态

沪渝协同创新中心通过联合举办大赛、论坛、峰会等科技活动,搭建起创新要素流动、创新主体互动和创新机制联动的桥梁,促进沪渝创新要素互动合作;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为牵引,扩散链接区域分中心资源,发展建设中心企业需求数据库,打造沪渝元素企业需求蓄水池。营造沪渝区域协同创新生态氛围,加强渠道宣传,招商引资,实现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发展。

图片

(沪渝协同创新中心 副主任 周凡  介绍上技所TD数据平台)

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

充分利用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全球资源网络,整合上海技术转移学院教研力量,探索“理论+案例+实训”的培养模式,培养一批懂技术、懂专利、懂法务、懂投资、懂谈判的优秀技术经理人队伍。构建专业科技服务人才智库,助力搭建完善服务体系,牵引企业与科研院所双向聚拢,以“科创+产业”为导向,紧密围绕技术转移转化落地,开展多元化沟通模式探索,实现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探索构建沪渝技术交易大市场,围绕技术价值评价、技术研发协同、技术资产保护、技术转移配套、技术需求对接,搭建跨区域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现区域协同根本目的。”​

图片

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创新土壤日渐丰厚,科技供给的赋能效应日益凸显,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创新之湖”正在生成。本次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沪渝协同创新中心入驻两江协同创新区融合创新中心是对两江协同创新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助力。

【延伸阅读​】2020年12月17日,重庆市两江新区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按照“双方共建、委托运营”原则,建设沪渝协同创新中心,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此次签约活动对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完善科创生态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沪渝协同创新中心将打造集信息共享、技术交易服务、技术金融创新、技术转移、技术转移经纪人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技术转移大数据于一体的区域技术转移平台,促进“沪渝”两地科技资源转移联动,落地于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以两江新区为纽带,服务全重庆市,联动重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两江新区智慧之城的重要板块,是“一城多园”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是我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平台。两江协同创新区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及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要求,紧扣两江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目标,坚定走“科创+产业”发展道路,强化产业、人才、生活、生态“四个协同”,紧盯突破“卡脖子”技术,瞄准新兴产业设立开放式、国际化高端研发机构,努力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汇聚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高地、促进大学大院大所联合开展协同创新的合作高地,科技创新及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

图片

zh_CNCN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