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5日,上海技术转移学院首期“技术转移案例工坊”在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正式开班。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陈宏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邹叔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燕刚出席仪式并致辞,逾40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工作坊的互动学习。开班典礼由上海技术转移学院执行院长廖玉清主持。
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技术转移专业人才缺口巨大,据市场反馈,技术转移专业人员实操能力训练需求极其迫切。技术转移学院邀请全国18名资深专家开设技术转移案例工坊,以关键问题研讨,操作要点解析,知识点提升等方式,提高专业实操能力。分三期进行,每期3天,本次为第一期。本期课程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刘燕刚、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小绪、成都西南交大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凯宁、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孙立冰、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仲实、科创帮创始人兼CEO唐晓琳等技术转移领域资深专家讲授。
致辞中,巡视员陈宏凯表示,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对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意义重大,但“人才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而要靠实干训练出来的”,本次案例工坊的课程设置颇具创新性,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应以“交易量”为衡量标准。技术转移人才有望列入上海市紧缺人才目录,享受落户等相关政策,行业人员要充分利用好国家与地方政策,积极投入到上海技术转移工作中。期待上海技术转移学院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水平技术转移专业人才。
邹叔君执行总裁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技术转移学院是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东部中心)二期建设的重要平台,将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全面培养技术转移专业人才,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优势建设技术转移生态系统。
刘燕刚教授在致辞中讲到,国家科创人才经历跟跑、并跑、领跑三个阶段,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目前阶段亟需要技术转移专业人才推动中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定位清晰,关键需要两到三年的实践验证,希望能形成上海特色、上海方案。
开班仪式结束后,首期课程随即进行。第一天的课程由刘燕刚教授、王小绪教授主讲。刘燕刚教授从技术发现、产业应用、模式设计等技术转移操作环节的要点,解析了陶铝新材料在轨道交通、发动机、车身结构件、底盘件、增材制造等在车辆轻量化中的应用。并对小组讨论汇报时提出其可在建筑材料和阀门领域的应用予以高度赞赏,并表示陶铝新材料未来至少还有十年的转化空间,可以造就一大批高级技术经理人。上海技术转移学院将梳理本期案例工坊内容,以边学边做的实战项目培养高级技术经理人。
王小绪教授以亲自转化的案例,与学员们探讨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技术供需双方的匹配问题,分享了技术转移过程中合作方选择和合作收益确定的流程和要点,引导学员探讨了高校技术发明人离职后转化利益分配问题,学员们纷纷表示对实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学员积极参与讨论,课程结束后,已有多名学员将报名课程一期改为三期。后续,上海技术转移学院还将推出其他专题研修班以及技术转移从业人员能力等级认证班、技术转移专业学历班,不断丰富课程建设内容,打造一批满足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需要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高质量技术转移课程。未来,上海技术转移学院将为建设成为具有上海特色、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国际化技术转移人才策源基地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