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沪港技术转移合作网络的资源优势,依托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枢纽、国家中心城市及华南地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核心节点的区位与产业优势,7月31日,“沪港智联·创研路演季(广州场)”暨“金谷”路演专场活动在广州市圆满举行。

本次活动由沪港技术转移合作网络、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复旦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共同举办,来自政、产、学、研、金、服、用等百余位嘉宾亲临活动现场,现场气氛热烈。同时作为“沪上TTO分享荟”系列活动在上海科技同步直播,吸引近7500人次在线观看。

作为沪港技术转移合作网络举办的首场路演,本次活动旨在整合、发挥合作网络成员科创资源优势,增进沪港粤交流合作,推动两地高校项目转化落地。活动伊始,沪港技术转移合作网络轮值理事长、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仲实首先对与会嘉宾的出席表示感谢。仲实主任简要介绍并回顾了沪港技术转移合作网络成立一年来的工作成果,沪港网络已覆盖7家在港高校、19所沪上高校以及26家沪港两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旨在打造沪港两地创新要素流动“快车道”,高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本次活动举办地定在广州,即希望进一步发挥网络功能,推动沪港穗技术转移常态化合作,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以广州作为大湾区枢纽的重要节点,联动沪港科创资源,促进产业需求对接。仲实主任同时对复旦大学近年来围绕赋权试点改革开展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建设、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构建及取得的成效做了详细介绍。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玉印出席生物医药专场路演并致辞,生物医药与健康是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重点打造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健全、医疗资源丰富、科技创新活跃,已构建“1+N”政策体系,正在聚力打造黄埔、南沙、越秀、荔湾4个生物医药价值园区,以及院内制剂、体外诊断(IVD)、模拟医学、核医疗等一批特色产业园,促进企业集群集聚发展,期待通过沪港穗三地合作推动更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领域跨区域合作发展。

路演环节,共有九个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的优质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复旦大学专家学者带来“优复博-具身智能机器人”“阿泰克-基于新一代蛋白降解技术的新药发现与研发平台”“新型RNA疫苗/治疗技术开发与免疫治疗”,香港中文大学项目团队带来“镁缦生科再生增强系统-骨骼肌肉疾患的下一代解决方案”“用于腔内组织操纵的系统和方法”“医养理疗机器人康养管家”,帝国理工大学创业团队带来“线路板先进蚀刻工艺及其闭环式资源循环利用工程”“老年健康智能服装”“新型数学编程语言”。九位项目代表分别就项目所属领域、核心内容、技术先进性、成熟度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与现场投资机构围绕项目技术壁垒、产业化路径、应用场景拓展策略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场互动频繁,交流氛围热烈且富有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