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上海)创新园开园 共建中以科创生态

12月5日,位于普陀区桃浦的中以(上海)创新园正式开园。开园后首批20家企业将入驻园区办公,这些企业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等领域。未来,这一园区将是中以创新合作研发、孵化、转化、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也将成为中以在科技创新领域交流合作的典范、创新创业的热土。

一边是万里之遥,以创新著称的以色列;一边是科技创新澎湃的全球科创中心上海。

从今年2月项目落地,到今天,12月5日中以(上海)创新园正式开园;从鲜为人知,到企业翘首以盼争相入驻。10个月,又一个上海速度!上海市中心最大产业园区桃浦智创城中以(上海)创新园项目成为全上海乃至全球热议话题。“

“创新园选择落户上海,既是上海与以色列深厚历史渊源和真挚友谊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上海加快科创中心建设的具体行动。”今年5月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推进会上,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曾说到。以色列驻华大使何泽伟则认为,通过共同建设中以(上海)创新园,双方开启了历史新篇章。

中以(上海)创新园所在地,是昔日上海名企——英雄金笔厂旧址,如今,它化名为“英雄天地”。国际竞争激烈,唯创新者胜。12月5日中以创新园正式开园。中以此次联手,将会打造出一个怎样的“英雄天地”?

一个新园凭什么吸引全球创新创业者?

“希望通过为以色列企业提供一对一的‘管家模式’,为企业提供政策、生活、工作、资金方面对接,以更优质的服务能级,帮助企业降低创业成本。”去年10月,中以(上海)创新园的以色列著名投资企业INDIG CHINA联合创始人颜明华在以色列亲眼见证了《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18-2021)》的签署。

如何打造全球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成功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显然成为这个新园首要解决的问题。
新引进入驻园区的以色列创新署授牌的孵化器,最高可获300万元资助;对园区内生物医药企业获得FDA、EMEA、WHO等国际药品生产规范认证,可获100万元区级资金匹配;园区内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且上市,可获最高350万元奖励……12月5日,为贯彻落实《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18-2021)》和上海市深化中以创新合作有关要求,普陀区支持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发布。
桃浦智创城公司副总经理、中以创新园(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强浩介绍,这一揽子专项政策,将对“创新园”2020年前进驻企业和机构,给予办公资助、税收奖励、装修补贴等优惠政策,以期撬动中以合作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我们非常注重实效,不强求第三方一定要注册落地。换句话说,只要为中以(上海)创新园服务的,给予房租全免的支持,这就是一种突破。”“两种奖励方式从高不重复享受。”“并不是说降低税收才是奖励的唯一标准。”
通过对9大类18条政策详细的解读和分析,“突破”一词在普陀区科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文波的发言中高频次出现。普陀区从急需原则、从优原则以及全面原则三大方面着手进行了考虑。18条政策中,具有突破性的政策,共计13项。


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普陀区大刀阔斧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决心和魄力可见一斑。
“关于专利转化、交易、许可的奖励和专利保险的保费资助的条款,均为普陀区首次推出。”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王建中表示,这些条款将在创新园试点,效果显著后全区推开。
中以(上海)创新园正式开园后,普陀区知识产权局入驻园区集中办公,为园区企业提供“零距离”、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引导、扶持和服务,为园区培育更多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建设中以(上海)创新园,既是普陀区服务中以国家间合作战略、落实上海市与以色列国家技术创新署在科技创新领域深度合作的重要举措,也为普陀区以创新为引领、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普陀区发改委副主任邬民乐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

聪明的以色列想在中国上海寻找什么?

昔日的英雄金笔厂,今日的中以(上海)创新园-“英雄天地”!根据建设方案,到2021年,“英雄天地”要为落地的以色列(合作)项目提供3万至5万平方米办公场地和不少于1万平方米高端人才公寓;汇聚不少于1000个有合作意向的创新需求和创新成果;推动不少于50项创新成果落地或开展技术合作。
Ido Shapira,中文名字易多,三年前从以色列来到中国求学。曾在上海创立过企业,感受到上海蓬勃的创新创业动力。如今,他成为在中以(上海)创新园工作的首位以色列籍员工。“中国人都有一个中国梦,现在我也有我的梦想,要把更多的以色列企业带到中以(上海)创新园,这片创新创业的蓝海之地。”这位80后小伙子内心充满希望。
帮企业“搭桥引路” 为中以(上海)创新园注入源头活水。作为首批落户的企业之一的国际知名孵化器Trendlines是一家来自以色列的孵化器集团公司,专注于医疗和农业技术领域的创新投资。
“上海在全球商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显要地位。随着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不断拓展,落脚上海对于Trendlines集团而言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Todd Dollinger表示,上海不仅以其丰富的医疗器械资源和领先的医疗团队著称,也能够为其医疗领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不约而同,作为首批入驻中以(上海)创新园的企业之一,Ehealth孵化器五大股东之一的上海创瑞投资董事长唐浩夫认为,现在中国医疗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加之上海不断优化科创环境、营商环境,对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对于想要寻找市场的以色列创新企业来说,更是锦上添花。
“无论是医疗资源、地理位置,还是政策支持,中以(上海)创新园都是最合适Ehealth的选择。”唐浩夫说,“Ehealth孵化器作为市场环境中的一部分,能把以色列的先进医疗技术项目做到最大程度落地。在中以医疗科技领域架起沟通的桥梁,将国外先进的创新思维引进来。”

于2018年底承接了中以技转平台的建设任务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早年就参与到中以合作的成果转化工作中,并参与推动了今年5月的“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推进会暨首批合作机构签约仪式”,未来还将通过在中以双方互设载体,形成连接需求方、供给方的转移转化渠道;以技术、资本、企业、人员的流动,形成一条完整的具有“寻-研-匹-转-孵-投-产”能力的技术转移生态链,实现中以技术双向转化;并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技术转让等方面探索健全配套保障。

对于从以色列引入先进技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副总裁邹叔君表示,以色列已成为全球争夺先进技术的焦点之一。“想要挖掘到优质的技术,必须提前找。”邹叔君说,“在以色列高校研究员还在对新技术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开始进入这个项目。唯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共享专利,并拿回中国落地。”

一边是期待最先进项目最大程度落地, 一边是渴望最早介入优质技术的探索与实践。英雄所见略同,中以不谋而合!
合作共赢

让全球创业英雄都有用武之地

创新是以色列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这个人口不到900万的国家依靠创新创造出了许多瞩目的科学成果,被称为“创新之国”。

今天,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已逐渐成为全球初创公司、创业加速器和企业孵化器的中心。
近年来,上海与以色列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项目数量达到了近百项。上海市市长应勇表示,当前,上海也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中以(上海)创新园正是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
普陀区委常委、副区长顾军表示,“创新园将是一个链接点,把以色列创新机构、创新活动、创新成果与中国的科研院校、产业集团、金融资本等链接起来,促进中以创新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创新园是一个服务器,为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以色列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创新园是一个综合体,将建立政府层面的合作推进机制,共同营造国际化的创新生态环境。”
在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婧看来,中以(上海)创新园的开园体现了中以两国在科技创新等领域实现共赢发展;体现了特色高新产业发展的带动以及上海引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的示范及辐射作用。
“中以(上海)创新园为上海和以色列延续双方特殊的历史性友谊的基础上,依托技术创新要素为两个经济体之间的纽带增添新的发展空间,为双方的合作关系增添了面向未来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其次,中以之间在技术转移与创新开发上的合作在中国现阶段面临的国际局势下尤其重要,在面对来自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大环境下,中以之间的合作对于拓展中国的跨国科技合作空间、谋求国际化创新合作的新机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经济领先国家,中国与以色列之间的技术创新载体的落地,也将为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谋求高质量国际合作提供范本。”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全球化经济研究室主任黄烨菁研究员表示。
每一个创新创业者都是英雄!让来自全球的“英雄”都能在最具脉动的国际性创新产业园有用武之地,推动一个区域、一个城市、乃至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这才是中以携手给出的答案!

来源:人民网

zh_CNCN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