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教育:推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生态更新

编者按:本文系转载科技行业权威期刊《华东科技》2022年3月刊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东部中心)副主任 杨文硕进行的专题采访:《学历教育:推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生态更新》。

技术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光在中国落地难,在欧美发达国家“纸变钱”也不容易。人才培养是推动技术转移事业长足发展的重要环节。

多年来,我国对于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多以非学历培训为主,未形成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培养体系。但就全国而言,当前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缺乏一个好的母体作为孵化器、根据地,光靠短期培训解决不了人才养成及后续职业指导的长期问题。

对此,包括上海在内的相关省市对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纷纷展开反思、设计和探索。2018 年,上海市科委与同济大学等单位共同商讨探索如何培养的技术转移人才学历教育,对新型培养理念和具体实践路径进行了预研。2020 年11月,上海市科委与同济大学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正式签署《共同推进上海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合作协议》,安排由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同济经管”)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以下简称“东部中心”)全面实施联合培养首届技术转移方向的 MBA/MPA 研究生,成为全国首批、上海首家的技术转移学历教育项目。

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在学历教育领域“拓荒”

2020年下半年,同济经管与东部中心开展联合培养首届技术转移方向MBA/MPA 研究生,面向入学新生,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遴选了15位同学(MBA学生10人,MPA学生5人)。

“从 2018 年到 2020 年,国内对技术转移人才的学历教育几乎是空白,我们找不到可以对标、可以学习的成功案例。首届联合培养属于先行先试,就是一个‘拓荒’的过程。”东部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副主任、技术转移MBA/MPA 联合培养办公室(教研室)主任杨文硕坦言。

作为运营管理和教学科研人员,杨文硕自 2020 年就加入该项目,经过项目规划筹备、教育平台搭建、培养体系设计、教学考核实施等一系列项目运营工作的洗礼,他深刻体会到,人、财物、产学研方方面面都需要合作双方大胆探索和创新,从体制机制到办法举 措,项目团队就像在开发运营一个全新的人才孵化器,千方百计赋能这批学生加速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

首届联合培养项目首先重视技术转移专业知识能力的基础强化,在同济经管原有MBA/MPA 专业学位必修课25学分修满的基础上,东部中心和同济经管组建了技术转移教研室并成立了专家组,面向学生推出了技术转移基础、技术转移谈判、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以及技术孵化四门专业课,每门课36学时,共8学分。联合培养项目还设计了系列主题讲座模块,邀请“政、产、学、研”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和培训,为学生们拓展科技创新、科技新兴产业知识边界。截至今年3月,已经完成线上线下超10 场的讲座和培训学习。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为了激励学生,东部中心还发起了“东部技术转移之星”竞赛,邀请同学开展专题研究并给予考评和资助,激发了学生探究技术转移重点难点问题的积极性,研究成果也为东部中心开展相关业务提供了咨询助力。

技术转移归根结底属于实践性强,结果导向为主的科技服务业,光靠课堂教学和“坐而论道”是远远不够的。作为首届联合培养项目的主要创新方向,东部中心从技术转移的供给、需求、服务三个维度选取代表性单位、真实项目、真实任务需求,形成了富有挑战性的实训板块。首期技术转移联合培养项目,预计在今年6月完成实训阶段和总体评估,为今后全面开展技术转移学历教育积累第一个周期性运营经验。

一体两翼,构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黄埔军校”

在技术转移人才领域,我们常常听到“技术经理人”和“技术经纪人”这两种职业称谓,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究竟是什么?

“我国建设现代工业和建设市场经济体系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比较晚,在从事工业化建设、市场经济建设的百年时间里,与欧美经济体的交流互动是经常发生的。”杨文硕继续说道,“在技术转移这个与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密切相关的新兴领域里,一些外来概念和名词由于翻译和传播的因素,往往会有所变异,这也导致我们对新事物的理解认知和文字表述都出现些许差异。”

图片

上海市科委创新服务处、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相关领导、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与联合培养课业竞赛获奖学生合影

自改革开放起步至 20 世纪90 年代,国内对产业级的技术开发应用,通常使用技术市场、技术经纪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提法,1996 年出台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就是明证。随着我国加入 WTO 及国际技术经济合作的深入开展,国内使用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技术经理人 (Technology Manager)等新提法也日益成为主流,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即是例证。

“从职业角度而言,这些中西交融、新旧并用的概念和提法,也正好印证了一个情况:我们这个市场还处于朝阳阶段,处在快速成长的蓝海期。我做技术转移实务十多年了,一向主张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科创一家人,文字差异来自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官方文件、行业宣传的不同表述,在实务中我们应该多讲二者殊途同归的基本面,团结起来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谈及东部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在”十四五“期间的人才培养计划,杨文硕表示:“ 我们分析了自己的资源禀赋和优劣势。学历教育不是我们作为一家企业的独占领域,毕竟没有高等教育办学资质和院系师资,但非学历培训、人才实训资源及技术转移市场资源是我们的长项。所以,我们计划‘两条腿走路’。”

在学历教育方面,东部中心将继续深化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打磨技术转移学历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形成模块化的品牌产品,当好高校的战略合作伙伴。在非学历培训方面,东部中心也会继续落实科技部火炬中心“大纲”要求,培养初级、中级、高级的技术经纪人和技术经理人,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人才需求,推出市场细分型、专业特长型、国际服务型的迭代升级版。此外,还将继续与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知名技术转移专业社团合作,协同培养深具国际视野,胜任国际技 术转移任务的国际技术经理人。

“技术转移领域的优秀人才,不是一盘散沙的个体。优秀人才都是融入产业网络发挥他们的核心结点作用。”据杨文硕介绍,东部中心正在积极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建设校友社群的先进经验,由人才培养基地负责牵线搭桥,把新老学员、学历非学历学员、国内外同行围绕技术转移职业发展链接起来,加强业务交流,拓宽资源渠道,培育以上海为核心的技术转移专业人士的自治社群生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总之,“十四五”期间,在市科委领导下,东部中心将进一步凝练试点经验,探索体制突破,锤炼上海方案,为国家科技自强自立战略实施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人才资源,全面建设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zh_CNCN
滚动到顶部